農藥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出路
發布時間:2012-07-05 新聞來源:一覽農藥英才網
農藥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發展出路在哪里?這是農藥人最關心也是目前農藥界最熱的話題。
我們先來看看行業發展的趨勢:
長期以來,我國農藥國內需求增長緩慢,農藥市場一直處于飽和狀態。由于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不高,加上進入門檻較低,低水平重復建設較為嚴重,農藥總體上供過于求。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提高帶動農藥需求的增長,國內農藥行業供需形勢有所緩解。
農藥需求迎來快速增長期。當前我國農藥市場銷售額為18.7億美元,僅占全球市場的6%,這與我國農業大國的地位不相稱,我國農藥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由于國家積極的“三農政策”和“新農村建設”的實施,農民收入可能將迎來建國以后的第三個增長期,必將加大對農藥這一生產資料的投入。國外權威咨詢機構預測,未來幾年我國農藥消費將以5%-7%的速度增長。
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近期國家發改委將提高農藥行業的進入門檻,并淘汰一批不合要求的中小企業,有利于優化行業競爭秩序。同時,未來我國農藥行業將進行資源整合,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兼并和重組等方式,以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為努力方向,逐步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合理布局。
農藥作為確保糧食豐收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農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將直接影響到農民收益和惠農政策的落實,農藥行業企業將如何抓住機遇,提高企業科技和管理水平,縮小與國外企業的差距,加快行業發展步伐。
另外,農藥行業對技術的依賴程度大,全球農藥公司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研發和創制新產品的能力的競爭。由于研發成本過高,中小企業逐漸放棄新農藥的開發,農藥新品種的開發已基本壟斷在6家領先企業手中。
我國農藥行業已建立從原藥生產、中間體配套到制劑加工在內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我國的大部分農藥品種均為仿制品種,自主創制的品種數量不足10%。
業界專業人士表示:阻礙中國農藥行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企業規范化建設水平較低,我國農藥生產工藝技術水平不低,有些還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還有相當一批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強,節能減排任務繁重,這些都需要迅速調整完善,加快縮小與國外企業從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實踐方面的差距。二是出口企業規模尚待提高。長期以來我國農藥出口數量和利潤不成比例,企業出口由于受國外農藥登記政策的限制,基本以原藥出口為主,大部分利潤都讓給了國外加工企業,利潤低也就不難理解了。扶持一批有實力、重誠信的外向型企業,加大海外產品登記力度,擴大農藥制劑產品的出口,打造企業海外品牌將是提高出口水平和利潤的根本辦法。三是受到國內產業政策的影響,部分品種的生產受到限制或即將受到限制,企業對產品結構調整還沒有做好準備,創新品種的研發及市場推廣還尚待時日。
針對所制約行業發展的幾方面因素,農藥企業應國內企業必須看到與國際大公司的差距。抓住目前的機遇,加大海外拓展力度,同時堅定不移地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打造國際品牌。轉變國內市場營銷模式,加強植保科技服務,承擔起服務三農的責任。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農藥行業的發展出路仍然是靠可持續發展。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