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競相上馬天然氣發電項目 成本高企難題待解
發布時間:2013-08-24 新聞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據王曉坤測算,以氣源價2.7元/立方米計算,相應的發電成本每度約0.8元錢,而煤炭發電成本每度才0.3~0.4元錢,各地的天然氣發電廠都需要財政補貼去彌補虧損。以華能北京熱電廠為例,該廠2011年12月建成一套裝機92.3萬千瓦的“二拖一”(2臺燃機加1臺汽輪機)燃氣機組,目前的發電成本接近0.6元/千瓦時,發電成本超出上網電價的部分由北京市財政來補貼。
天然氣發電行業的業內人士也對國內天然氣發電虧損的現狀憂心忡忡。某位能源央企的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坦言:“盡管我們公司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但核心的價格問題一天沒解決,我們的項目都存在市場風險。到我們不需要補貼就能存活的時候,才是天然氣發電行業真正健康發展的時候。”
其實,在市場成熟的歐洲,已經出現了由于天然氣價格上漲而“以煤代氣”的逆轉現象。隨著天然氣價格的攀升,去年歐洲煤炭發電成本平均比天然氣低45%,導致歐洲發電行業開始放棄天然氣重新用煤發電。
據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魯爾介紹,以歐洲最大的五個電力市場作為整體看,該地區2012年天然氣發電量下滑了19%,而煤炭發電量卻上升12%。總體而言,2012年歐洲的天然氣消費減少了2.3%,煤炭消費卻增加了3.4%。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