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補貼利與弊---正反觀點碰撞
發布時間:2013-04-16 新聞來源: 一覽化肥英才網
國家、農業部一直對化肥行業采取政策鼓勵、財政補貼等激勵惠農措施,但是執行下來是怎樣的情況呢?榆林市政府從煤炭基金里拿出資金對農業進行反哺,讓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民購買到低于市場價的肥料。對此業內有不同觀點。
反方 經營形式在倒退
政府補貼化肥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計劃經濟時期的經營模式,限制了農民自由選擇農資產品,也阻礙了企業產品在當地的推廣,更讓當地從事農資經營的個體戶舉步維艱。
拿保障供應來說,隨著近幾年化肥行業的快速發展,氮、磷肥產能過剩逐年增大,供大于求凸顯,即使政府不統一采購,流通企業、經銷商也會很好地保障當地化肥供應。產品質量方面,按照市場化經營就會存在競爭,就會存在優勝劣汰,受農民歡迎的、市場銷量大的化肥產品質量總是最好的。價格方面,市場化運行的化肥價格起起伏伏不可避免,但供應充足時,肥料低價是必然的,這樣就意味著或許會存在補貼化肥價格高于市場運行價的情況。
隨著化肥行業的快速發展,如今企業將化肥產品賣給農民的同時,也為農民帶去針對性的農化服務。榆林政府統一采購化肥后,盡管當地的農業部門會給農民帶去農技服務,但對產品不了解、農技思維定勢的問題,使得農業部門的農技服務遠沒有化肥廠家和經銷商的服務周全或者說更符合農民需求。化肥市場化經營后,各廠家為了爭奪榆林市場,他們會不斷推出適于當地氣候特征、種植結構的新肥料,政府統一采購化肥的弊端顯而易見。
農資流通企業和經銷商是農資市場化經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隊伍,扮演著農資蓄水池作用的同時,也解決了一定數量公民的就業問題。本該由流通企業、經銷商去做的事情歸由政府去做,對維持當地社會和諧不利。因此,政府給予農民補貼,就應該將補貼款直接發放到農民賬戶,讓農民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經銷店購買相應的農資產品
正方 政府補貼 農民獲益
化肥市場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價格跌宕起伏的現狀讓農資經銷商吃盡了苦頭,更是將農民用肥習慣打破。農資價格高企、農產品效益偏低也使得農民在選購化肥時格外謹慎,越來越多體會到種地不賺錢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給農業生產形成壓力。榆林市政府給予農民化肥補貼,一方面可以讓當地農民總是以低于市場價購買到化肥產品,另一方面可以維持當地化肥市場價格的整體穩定,進一步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
政府補貼化肥,通過統一招標采購,統一配送,保證農民用上放心化肥產品的同時,有效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進入當地市場。在保障化肥供應、平抑化肥價格等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榆林化肥補貼通過讓種地農民購買到價格偏低的肥料,這樣才會有效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