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3·15”!隱形眼鏡市場問題重重 購買時要“擦亮眼”
發布時間:2014-03-15 新聞來源:無錫日報
“3·15”消費者權益日,我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開展持續一年的隱形眼鏡消費市場專項整治“明目行動”,重點打擊市場上無證銷售、擅自夸大矯正范圍等違法違規突出問題,還消費者一個“明亮”的市場環境。同時藥監部門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隱形眼鏡時一定要“擦亮眼”,看清經營企業、醫療機構是否取得合法經營資格,以確保配戴的眼鏡安全有效。
角膜塑形鏡不是治近視“神器”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一種名為“OK鏡”的治近視“神器”在近視治療領域異軍突起,由于當時市場監管模糊,導致問題頻發,后被國家相關部門叫停。據介紹,“OK鏡”就是角膜塑形鏡的前身,屬于硬性隱形眼鏡。根據目前的監管要求,角膜塑形鏡只能在獲得資質的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驗配,所有經營企業,如眼鏡店不允許開展這項業務。
執法部門在整治摸底時發現,目前市場上的角膜塑形鏡主要問題在于夸大其治療功效,如發布“7天摘掉眼鏡”、“不手術治愈近視”等廣告。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已經批準上市的角膜塑形鏡矯正屈光度最高為600度,超過600度就不適合戴角膜塑形鏡。“這種產品主要是針對希望在一天的某一時段,如游泳和其他體育活動、社交等活動時,不用配戴眼鏡仍能保持較好視力的患者,還有一些青少年患者主要是希望控制或延緩近視發展的進程。”專家坦言,角膜塑形鏡并不能起到根治近視的作用。
格子鋪的“美瞳”來路不明
另一種隱形眼鏡違法現象就是來路不明的“美瞳”。在崇安寺地下商城的一家格子鋪里,記者拿起其中一個瓶子的“美瞳”仔細看了一番,發現整個外包裝全是韓文,生產廠家、地址、日期等內容一概沒有。據藥監部門人士說,問題“美瞳”多隱藏在一些商城的格子鋪、美甲店、小型化妝品店里,價格低廉一般僅幾十元,冒充進口貨,但實際上是質量不合格的“三無”產品。
據了解,“美瞳”是軟性隱形眼鏡的一種,而隱形眼鏡是需專業醫生檢查后才能佩戴,如眼睛本身有角膜炎等眼疾的人是不能佩戴的。佩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白天佩戴后,晚上應取下清洗干凈。藥監人士提醒,劣質的“美瞳”鏡片抗蛋白的能力比普通鏡片差,可能會因為佩戴習慣不好、眼睛敏感程度及天氣原因,引起眼睛的充血、發炎,嚴重的會導致角膜缺氧變形及眼睛感染造成角膜穿孔。
查看三證“擦亮眼”
市藥監局藥械處人士表示,隱形眼鏡屬最高風險級別的三類醫療器械,根據監管規定,商家必須同時持有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三證缺一不可。他提醒消費者,購買隱形眼鏡一定要“擦亮眼”,看清經營企業、醫療機構是否取得合法經營資格,以確保配戴的眼鏡安全有效。消費者如發現違法違規現象,可及時向當地藥監部門投訴舉報。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